张弛之间,释放学生的生命底色——毓秀学校 陶芳琴
发布时间:2017-05-15 来源:青浦教育 点击率:


“最小的主任,最大的责任”,这是对“班主任”这一职务最恰切的形容。陶芳琴老师正是将“承担好责任,完成好使命”作为工作的第一信条。她的责任感来自于自己对所从事事业的一种执着,一种深情,从而在履行使命中孜孜不倦、无私奉献。她为责任而执着,却又始终保持一颗单纯、朴实的心灵,保持一种平和、愉快的心境,甘为人梯,从自身所从事的事业中感受快乐,获得满足,体验做教师的幸福感和教师职业的自豪感。

然而,铁打的营盘里是流动的鲜活而个性的生命体! “独二代”的出生和“二胎”的紧逼,塑造了一群别样的孩子,呈现了一个特别的青春王国。在这里,需要关爱,需要引导,更需要张弛有度、严宽相济、激流勇进却又适时隐退的管与理!

严宽相济,可贵师爱自己代言

人大附中刘彭芝校长曾说: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爱是自然流露的奉献,尊重是教育的真谛,尊重是创造的源泉。

大部分“独二代”出生的学生,从呱呱坠地伊始,便深受家庭成员的宠爱,三代人、8位祖辈隔代而宠,更有“健康至上”“快乐为本”的教育理念大行其道,学生的童年生活,汪洋恣意,侍宠而狂,很多孩子个性张扬,在溺爱中逐渐丧失“感恩”“尊重”“团结”“分享”“聆听”“体谅”等集体生活所必须具备的意识;“大爱无言”的感化,在有限的时光里,在琐碎的日常里,也许只剩下老师的一句“蓝瘦”“香菇”的感慨。博大而可贵的师爱,需要老师自己代言。

“给学生一片爱心,给学生一张笑脸,让每一个学生从中感到温暖”是陶芳琴老师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法宝。“严而有格,严而有序,严中注爱”是陶老师向优秀经验学习后形成的处理问题的基本做法,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严”,往往只是为“爱”披上的霜衣。

班上曾有位孙某同学,他是家里的“三代单传”,父母离异反而使他格外受宠,甚至溺爱,久而久之养成了自私、懒散、好享乐等坏习惯。还在小学时,他便已经是班上的“老大难”。 到了初中后,由于学习难度增加了,成绩更是常在谷底,从此失去了学习的乐趣。他破罐子破摔,常和一些习惯较差的同学混在一起。老师们很替他着急,不乏关心与呵护,可是他却从不领情。因为,在他的世界里,关爱来得太过容易!

中途接班的陶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教育转化、不放弃他,陶老师先是平等对待,对于他的懒散拖拉一视同仁,根据班规,坚决不“开口子”搞特殊,坚持底线不放松,亲自监督,不批评,不安抚,一丝不苟“逼”其过关。孙某同学面对“铁面无私”的陶老师无计可施,惯用的拖拉伎俩也在陶老师的“不放松”中败下阵来。夜色中,办公室的灯光格外明亮,陶老师便拿出准备好的点心给他,并适时讲理,让其明白老师不放弃的陪伴、无差别的要求正是对他人格的尊重,正是老师给学生最可贵的关爱!这颗小顽石终于有了动容的神色。

此后,陶老师仍不厌其烦耐心疏导,寻找一切契机教育他,并以他的记性好为切入点,有意识安排他当老师的“默写小助手”,通过这一岗位的锻炼,引导他有意识地进行自我约束。一旦表现进步就及时肯定与表扬,让他感受到被老师重视所获得的满足感。经过两年的磕磕绊绊和互相沟通,孙某同学不断地从别人的赞誉和批评中自我反思、自我矫正。最后,他的弱势学科以116的成绩告别了相伴多年的“大红灯笼”,并顺利考上了中专学校的重点专业。

像这样的故事又何止是一个呢!对待心理问题生、行为“问题”学生或学习后进生,陶老师总是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们的暂时落后,用科学的方法疏导他们的问题,用严格的监督转变他们消极的人生态度,用智慧的关爱期待他们的点滴进步,用欣赏的目光捕捉他们的每个闪光点,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班级中绽放自己的生命光辉! 因为有爱,可以耐心等待;因为有爱,可以“多一把尺子”、“多一批好学生”。制度可以管出高效,智慧地爱则能带来幸福与成就!

巧借平台,“进退”都为学生发展

王君老师曾说,班主任的第四层境界就是遇见“真正”需要教育的孩子,这是一种善莫大焉的成全。“教优秀的学生,老师最大的作为就是不作为,不去破坏他们的天赋,给他们创造最好的条件,营造最好的氛围,提供最好的后援。”

“教师最大的价值不是面对这些优秀的孩子,而是面对不优秀的,不太优秀的,或者说是很糟糕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不优秀不代表没有优秀的特质和潜能。陶芳琴老师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提出了“守住底线、活出底色、成就最好的自己”的育人口号!

底线是什么?是孩子们应当具有的是非观念、善恶判断,那是善良为人、诚恳待人的最低要求。这是班级管理、自我成长必须坚守、绝不退让的阵地。在这样的问题面前,陶老师丝毫不退缩,她总是告诉学生“明是非、知缓急”,“懂孝顺、知报恩”,“辨美丑,分善恶”。刚接新班不久,一次放学后,姚某同学因无聊而突发奇想,从二楼阳台往楼下跳去,落地时脚一扭,拧了筋。第二天只好一瘸一拐地前来上课。早自修时陶老师发现异样,在班级询问原委,此时全班同学都在哄笑,有些同学甚至在姚某跳楼时也不曾提醒。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件茶余饭后的笑谈。他们笑得那样大声,一向和蔼的陶老师却沉下了脸,一脸严肃与悲痛:当事人拿跳楼当游戏是不懂事、没有轻重;可是一群没轻重、做看客的孩子都把生命安全当作小事,甚至冷漠、麻木地起哄,玩笑与游戏早已超出了“珍爱生命”的底线。于是,陶老师借此机会马上做了一次以安全为主题的教育小讲座。“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面对底线,陶老师毫不退让,总是及时而敏感地抓住契机,或当头棒喝、或春风化雨、或理性对话,“微班会”、语文课、队会活动课……一次次地“进”,一次次巧妙介入,随处都是陶老师传递正能量的阵地。

四十多个十几岁的孩子组成的一个班级,就是一个活力四射的青春王国,就像《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孩子们一样,他们活泼、好动、甚至天马行空不按规矩行事。如“贾政”般的高压管理只会管掉孩子的天真天性。只有遵从孩子天性、摒弃功利,习惯学生的互不相同,真正的教育才会产生。真正的教育,是激发学生心底向上的潜能,扬长发展,彰显个性舒展的生命底色。这就要求班主任适时退让,提供舞台,留出时空。

于是,班里文笔好的成了“简讯小作者”;观察细的成了“班级通讯员”;能绘画的管板报、善表达的做主持。校运会入场式,策划、筹备、排练,中队长组织、小干部协助,班级获得“最佳精神风尚奖”;篮球赛,组织球员、啦啦队,协调比赛时间和场地,班级获得“校级第二”;学生大会、毕业典礼,他们自筹自编自导自演,节目精彩,宣传动人;献爱心,做义卖,设计产品、制定策略、分工合作,他们为西藏失学儿童尽绵薄之力!各项比赛、各种活动,都是陶老师为学生发展寻找的平台,她总是含笑而退,在幕后加油、鼓劲、默默支持。无为抑或有为,只为学生扬长发展!

人生定位: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十年的教育工作中,陶老师把爱镶在举手投足间,嵌在她的一颦一笑中,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了信任与鼓舞。教案、作业、办公桌和讲台成了她默默耕耘的土地,为了工作,她不计时间、不计报酬、不计得失,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

这期间,有苦也有甜,有耕耘的劳累,也有收获的喜悦。20112014两次获青浦区名优教师“教学能手”的称号;在“拨动学生心弦的艺术——2011年青浦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中撰写的《用尊重拉近距离 用智慧转变观念》教育故事荣获初中组二等奖;所带“修身”中队荣获青浦区优秀中队称号;所带“Wonderful”雏鹰小队荣获青浦区优秀小队称号;所带学生徐晴晴荣获青浦区优秀少先队员荣誉称号。同时,还分别获“青年教师大比武”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2次;2次获青浦区教师“三字”基本功大赛硬笔字二等奖;她指导学生徐怡获得“恒源祥”写作大赛上海赛区一等奖,青浦区作文竞赛、古诗文竞赛获奖人次更是不用赘述。

即便如此,陶老师并未停下学习的脚步,自从与卓老师的“骨干班主任研修班”结下深厚情缘,她一直沉醉于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天地,一个又一个的培训班、工作室、课题研究,有区级的,也有市级的,她从中不断体会到成长和进步的快乐与喜悦。

她承担了多次区、片、校级主题教育公开课:《浓情五月话母爱》一课探究传统文化——感恩教育;《用美,扬起青春的翅膀》一课探究中学生青春期教育;《男孩 女孩——谈男女生友好相处》继续就青春期教育作延伸,探究初中不同年龄段男女生正确交往问题;《我的梦想 我的追求》一课探究毕业生的理想教育。

陶老师不仅激情参与研修探讨,而且善于凝智慧于心,写下了厚厚一本班主任日记,记录班级管理的进步与得失,留下了许多个别指导的案例。其中,《面对早恋,我要怎么帮她?》获得市级比赛三等奖,并在市级培训班和区内交流;《求真 务实 立信——班级诚信教育的实践探索》在区级层面交流发言。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生命的精彩,源于对生命的积极。陶老师始终激情工作,努力成全,成就自我,成全学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