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园丁路 悠悠护花情——记东湖中学叶世达老师的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13-10-14 来源:青浦教育 点击率:

英国教育家罗素说:“爱是一缕金色的阳光。”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先生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教师对学生的爱,表现在毫无保留地奉献出自己的精力、热情、才能和知识,使学生能更好地受到教育,顺利成长;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志向,精心培育,使之成才。叶世达老师就是在这条漫漫园丁路上,用她无私的爱诠释了一个普通教师的悠悠护花情。

从1961年踏上工作岗位开始,叶世达老师把培养学生成才作为自己矢志不渝的目标,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三十多年,学生、学校成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从教以来,叶老师多次被评为市、县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980年获“上海市模范班主任”称号,1983年获“全国优秀班主任”和“上海市劳动模范”光荣称号,沉甸甸的获奖证书和荣誉证书见证了她教书育人、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成为她生命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叶老师能带班、善带班,拥有把“差”班“点石成金”的本领。1983年,叶老师顶着压力,中途接下了一个基础薄弱的“差”班。“差”体现在各个方面:班级管理混乱,同学之间不团结,全班22名女同学中有十几个是闹矛盾的“冤家对头”;集体的事情无人过问,课外活动不能正常开展,连广播操队伍都排不整齐,体锻测验的数据也是一笔糊涂账;更让人揪心的是学生普遍成绩差,全班学期成绩统计,共有17人次39门学科不及格。

面对这样的一个烂摊子,叶老师没有抱怨,更没有退缩,她将全部心力倾注在学生身上,像园丁一样,悉心呵护着每一株幼苗的健康成长。针对班级实际以及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她精心组织教育活动,寓教育于乐,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为帮助学生克服“破罐子”心理,叶老师组织学生到嘉定汇龙潭、南翔古猗园区参观考察,带领学生进工厂、走农村开展社会调查,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感受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激发起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针对不少学生劳动观念淡薄、轻视劳动,害怕劳动的情况,叶老师除了组织好每周一次的劳动课,还经常安排学生参与校内外搬运课桌书籍、绿化种树、卫生大扫除、造房子敲三合土等公益活动。刚开始的时候,还遇到了少数家长的反对和一些人的非议,但是叶老师毫不动摇,与家长加强沟通,晓之以理,终于赢得了家长的有力支持。经常性的劳动,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关心集体、当好小主人的责任心。中秋前夕,她还组织学生去朱家角敬老院慰问孤老,用班里平时积攒的班会费买了十八个月饼,分赠给十八位老人。学生们和爷爷奶奶促膝谈心,共享节日快乐。老人的亲身经历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整个社会对老人的关爱,激发了孩子们尊老的爱心。

叶老师不仅关注学生德育,还关注美育的发展。为此,她专门请音乐老师配合举办了一场班级音乐欣赏会。由音乐老师主讲,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积极向上健康的音乐。    孩子们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她的目光,对学生来说,她亦师亦母,她的关怀如春风化雨,如母亲般细致、温暖。

功夫不负有心人,叶老师的苦心得到了回报,不到一年的时间,班级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支坚强的小干部队伍终于在磨砺中逐渐形成了,能独立开展集体活动,带领全班同学在学校广播操评比中获得优胜红旗,获得了校运会上“队列表演示范班级”的荣誉。在文明礼貌月的活动中,班级出动266人次上街服务,是全校出动服务人次最多的集体,他们负责的教室、保洁区是全校最清洁的地方,连续四周保持着小红旗的殊荣。原来班级里的“冤家对头”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冰释前嫌,成了亲密姐妹。人心齐了,学习干劲足了,成绩自然就上去了。学习风气焕然一新,原来的“差班”成了“模范班”。初三毕业时全班仅有五人次七门学科不及格,高中招生统一考试中成绩名列全县三甲。

叶老师为此获得了“点石成金”的美誉。其实,人们只看到了叶老师的成绩,可是背后所付出的巨大苦劳却未必都能理解。多年来,叶老师全身心地扑在教育事业上,在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因积劳成疾,颈椎、胸椎肥大,平时抬手刷牙都要忍痛,晚上需孵热水袋才能入睡。但叶老师以“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工作精神始终坚持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以身作则,把自己当做是班级的一员,与学生一起同甘共苦。她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学生要团结友爱,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白天与学生在一起学习、生活,晚上备课、批作业,星期天还要家访。但她不以为苦,因为在她心中,盛满着对学生的爱!

叶老师说过:“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毫不吝惜自己的精力,苦干加实干,不在困难面前低头,不让私事影响工作。”作为青浦教育界的一名模范,叶老师努力践行自己的誓言,在桃李芬芳的教育园地里,甘作一捧护花的“春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