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出人才——记青浦区沈巷成人学校张善国老师
发布时间:2013-11-18 来源:青浦教育 点击率:

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沈巷成人学校张善国老师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与学校教职工一起努力,积极开展各类教育教学培训,三十多年来培训了大量的各类人才,为本地经济发展、人民富裕、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

他主持实施的燎原项目曾先后获得上海市星火科技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上海市燎原计划优秀项目奖等十多项成果,多次受到各级领导的好评(包括国家教委),他领导下的沈巷成人学校在农村成人教育中取得了较好成效和经验,1995年获得国家教委名命的“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学校”的称号。

一、实施燎原计划,推进科教兴农

燎原计划是国家教委根据中国农村的实际,推进科教兴农的一个教育工程:实施燎原计划就是经过带项目的培训,使培训人员学习各种专业的实用技术,并应用于生产中,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张老师主持实施了上世纪80年代末的庭院经济试验、90年代初的水稻机械化耕作实验,90年代末张马茭、张马水芹栽培试验,以及近年来的食用菌种植技术培训基地、韭黄栽培技术实验等。他采用不同的教学培训方式,有理论研究性培训,探究实践性培训,示范讲解式等培训,全镇形成了三级培训网络,开展三个层次培训。即第一层次挑选有一定文化和实践经验的同志到农学院、农科院等培训,成为本镇的土专家;第二层次由镇成人学校对各村的技术骨干、重点户、示范户培训,请土专家、有关科技专家上课,使他们成为项目管理的示范户和新技术的推广者;第三层次由技术骨干和示范户把实用技术直接传授给广大农户。通过人员培训,项目推广,农民也致富了。

(一)开发庭院经济,创建文明家园

上世纪80年代末,农村家庭宅前屋后的闲散空地较多,如何利用这些资源产生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成为张善国老师关注的工作新课题。他开始三天两头到乡、县图书馆查资料,到外省市农村实地考察,他终于明白,在宅前屋后种植果树花卉,见效快,效益高,又能绿化家园,使庭院环境优美、卫生。于是,着手主持实施庭院经济开发,落实徐家浜作为试验点。张善国老师和农民们一起抡起锄头锄地,树水泥柱子,用老虎钳布铁丝网。每天干净衣服出门,满身泥水、满脸汗渍的回家。人黑了、瘦了,脸上却洋溢着笑容。因为他看到自己主持实施庭院经济开发正有序地展开,农民致富的大道正在顺利地向前延伸。经几年的实施,在上世纪90年代初,庭院经济户平均利润5000元,全镇总产值达1400万元。庭院经济的开发,也成为解决当时乡镇企业下岗人员的一种有效途径,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蓄水池,同时促进了家庭和睦,提高了农民的道德修养。开发庭院经济不但使广大农民发家致富,也成为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和有效载体。1994年10月,上海市文明委在沈巷镇召开“抓庭院经济、建文明家园”现场会,时任上海市市委书记的吴邦国同志说:“沈巷的庭院经济应加以总结和推广”。 庭院经济开发项目获得上海市星火科技一等奖和上海市优秀燎原项目奖。

(二)实施水稻机械化耕作技术,圆了农民“三弯腰”的梦想

张善国老师是农民出生,深知农民“三弯腰”(耕作、种植、收获均弯腰流汗)的辛苦。怎样解决农民的“三弯腰”问题,使他们从繁重的、长期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是几代农业科技人员的长期任务,是农民们的梦想,同样是他张善国老师的梦想和追求。他在多方科技人员的协助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立项燎原计划,进行初试,到1994年完全成功,并不断推广,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平均亩产达1015斤,比人工移栽增产65斤/亩,减轻劳动强度80%,(在实施中,三个机手可耕种全村800亩地,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总体成本基本与人工耕作持平)。该项目既成功解决了几千年传统的农民“三弯腰”,又解决了以往的草荒、粮食浪费、倒伏、耕作不方便等不足,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专家的首肯。成功后不到两年,全镇推广1.8万亩,全区推广20万亩。市农机局于1994年在镇召开现场会,作为新农艺在全市推广,并迅速向外省市辐射。该项目获市优秀燎原项目奖。将近20年过去了,目前水稻机械化耕作的模式还是他实施的那种基本模式。

(三)张马茭淡季高产、稳产试验推广,找到丰收的好方法

茭白是一种水生蔬菜,但它的生长也与其他作物一样,受环境和各种生长条件的制约。在以往几十年的种植过程中,总是出现“多了多了,少了少了”的现象,即在绿叶蔬菜上市多的时候,茭白也上市,形成“多了”的局面,到绿叶及其他蔬菜少的时候,它也落市,形成“少了的状况”。怎样改变这种情况?生长在泖河边张马村的张善国老师,从小就在茭白田里头劳作,他利用该村为基地,在总结其几十年种植经验的基础上,与科技部门一起实施“茭白的淡季高产、稳产”燎原项目实施。7、8月份的大热天,他带头钻入茂密的茭白地,查看茭白的生长情况、病虫害情况。成片茂密的茭白地,密不透风,常常一进入,汗水就湿透了衣服,等他踏出茭白地,整个人好像从水中出来似的,张大着嘴巴深深地呼吸着,手臂上、脸上都是茭白叶划出的口子,有时甚至还流出血来。但他从来没有叫过一声苦,总是乐呵呵的和农民们商讨着茭白生长的情况。经过三年的努力,使茭白的供应(新壮苗)从六月份开始一直到十一月份随时能供应上市,改变了“多了多了,少了少了”的状况。加之生产进度合理规划,因此,确保每隔半个月茭白就能如期上市。这样随着亩产的提高,种一亩茭白平均收入4500元,亩产由原来的2000斤上升至平均5000斤,最高亩产达9800斤,最高收入9300元/亩。该项目成功后不到两年,在全镇推广2400余亩,涉及种植户2800户,经济效益极其可观。

为了进一步提高复种指数,在张马茭白田实验成功套种张马水芹。现在人们在冬天和春天吃到的绿叶水芹,也是张老师在1998年将苏州水芹种苗引进,并进行种植模式改变和收获季节的调整而实现的。该项目获市优秀燎原项目奖。近年来他还积极实践推广蘑菇冬季高产栽培技术、韭黄种植新技术、甲鱼人工养殖技术等,这些项目成功地培养了大批农村实用专业人员,同时提升了大批专业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

二、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解决富裕劳动力转岗就业

实施科教兴农,极大地提高了农村的劳动生产力,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有新的岗位就业。这些富余劳动力能否合理、有效转移,成为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又一个新问题,这不仅是关乎经济发展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和政治问题,是关乎农村稳定的大局问题!要使这些富余劳动力转岗到新岗位,必须有新技能、新知识才能适应。于是,张善国老师领导的沈巷成人学校,根据不同时期的农村特点和人员需求,开展各类专业技能技术培训班,如物业管理班、厨师班、服装缝纫班、电子班,使培训者适应新岗位。

(一)开办服装培训班,保证了服装加工业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沈巷成人学校就开办服装裁剪、缝纫、家电维修等培训班。三年连续开办八期服装班,共计培训200多人,使这些学员能自己缝制最难的中山装等服装。现在,这些人中有些做了个体老板,创业成功,大部分成为乡镇服装厂的主要技术人员。服装培训解决了富余劳动力1000多人。为今天本地区蓬勃发展的服装加工业提供了急需的人才。

(二)开办厨师班,带动了本地区餐饮业的发展和富裕劳动力的就业

远近闻名的沈巷厨师,带动了青浦地区餐饮业的发展。这些厨师绝大多数均来源于张善国老师领导的沈巷成人学校开办的五期厨师班及其实验基地——科苑饭店。这些学员有的在外省市江苏等地创业,有的在市区、郊区等地创业,而且都很成功。他们不但自己创业成功,而且也带动和带出一批管理人员和为数众多的从业人员。在本区内,有一定规模的饭店就不下20家,而且在经营上创出了自我特色,使原来不景气的餐饮业焕发了新的生机。 如周家港村的丁小弟就是沈巷成人学校厨师班学员,他一开始做别人的帮手,然后在青浦、金山开大酒店,近来在沈巷地区开设“创新酒家”,价廉物美,生意兴隆,规模不断扩大。这些专业人才创业成功后,一般都要解决10-20名农村富余劳动力。

农家出生的张善国老师,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扑在农村创新人才的培养上,收获了无数的赞誉,无愧于光荣的人民教师的称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