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教育事业的见证人——劳模王悟贤事迹
发布时间:2013-11-27 来源:青浦教育 点击率:

1955年8月王悟贤老师受命创办当时江苏省第一所全日制渔民子弟寄宿学校—朱家渔民小学。办学初期校舍就设在城隍庙里,学生用的课桌椅、床铺都由兄弟学校资助,五十年代渔民生活非常贫苦、卫生习惯也很差,很多学生刚来上学时头发、衣服里常发现蚤子,办学条件异常艰苦。但为了让世世代代没有文化的渔民子弟能享受到学文化的权利,王老师不怕艰苦不讲条件,一心投入到教育学生、办好学校的艰苦工作中去。

据王老师回忆,渔民小学开办不久,为了帮助学生写好每一个字,她常常偎着孩子们进行指导。有一天,王老师发现自己身上发痒难熬,晚上脱下衣服,惊讶地发现衣服里有蚤子。第二天,她找来学生,替他们解开衣服时,果然发现多个学生的衣服领子里、衣襟上有蚤子在爬动,个别孩子甚至一抓头发,蚤子“簌簌”就掉下来了。原来自己身上的蚤子真的是从学生身上传过来的。那一刻,她似乎又想起些什么,赶紧跑到学生的宿舍里,翻开床上的被子,一只只蠕动的蚤子赫然在目。原来渔民没有卫生习惯,有的家里穷,孩子常年只穿一件衣服,不换衣服也不洗澡,难怪会产生蚤子了。

那时,刚好有上海市区来的医学院师生在学校搞卫生宣传工作,王老师就把这件事告诉他们,商量灭蚤子办法。他们弄来了灭蚤子的药水和器械,把学生的衣服、被子都拿到操场上拍打,结果满地都是蚤子,用药水喷杀后,再到学生宿舍里床上床下杀灭蚤子。学生换下来的衣服、被子集中清洗,男生全部剃光头,女生则在老师的帮助和督促下勤洗头发。月底,渔民到学校缴伙食费并看望孩子,王老师就把事情告诉他们,叮嘱家长一定要重视个人生活卫生,孩子的衣服被子一定要清洗干净再送到学校。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工作,学生逐步养成了勤洗头、勤换洗衣服、定期洗被子的卫生习惯,学生中长蚤子现象终于解决了。

 当时教育局发给渔民协会教师工资每月36元,渔民协会缺乏经费,就扣下18元给了会计,给她每月18元工资,但她毫不计较,照常工作。上学的渔民子弟从七、八岁到十二、三岁都有,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教师要在白天给学生上课,课余、晚上、周日还要照顾寄宿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师和学生同吃同住。教师常常每晚先安排学生睡下,再坐下来准备第二天的教学工作,每天工作到深夜,睡觉前还要到学生宿舍巡视一遍,工作异常辛苦。家长给孩子极少的零花钱,但教师还是生怕孩子弄丢、乱花就不怕麻烦代他们记账、保管,每周日给学生上街买些小吃。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粮食紧张,学生每人24斤定粮,正处于长身体阶段的学生食量大,不够吃饱,学校只能每三天吃八顿粥、一顿饭,当时叫“八稀一干”,教师就和学生一起吃。可是,渔民子弟,食量大,每三天吃“八稀一干”的饭,总喊吃不饱,每天饭后看到学生还饥饿的样子,王老师心里很不是滋味,她专程跑到县粮食局,找到局长,反映学生吃不饱的情况。粮食局局长后来专门派了两个同志来学校了解情况,当这两个同志在吃饭的时看到学生拿了大盆子把两碗粥一下子喝完了的样子,非常同情,立即向局里汇报,粮食局决定每月批给学校300斤山芋干作补助粮,这样基本解决了学生吃不饱的问题。

初创时期的学校就这样取得了渔民信任,不断有孩子送来寄宿上学。学校得到了稳定的发展, 王老师也在1956年被评为“青浦县优秀教师”和“江苏省优秀教师“,当时《新民晚报》还报道了她艰苦办学的事迹。

文革期间,学校受到了冲击,有些渔民因经济条件和受“读书无用论”影响,不送孩子来上学了,入学率急速下降。她了解到渔民外出捕鱼,常常每个月在某地集中二、三天,开会领取生活资料,就开创了“流动学习”这种办学形式。趁渔民们集中开会她就外出到那里,把孩子们集中起来,教他们读书、识字,使孩子们的学习得以继续。远的集中地点要到江、浙一带,她也乘车赶过去给学生们上课。

文革结束以后,学校教育开始步入正轨,渔民们的生产和生活也得到了改善,政府为了让渔民结束世代在河上飘泊、居无定所的生活,开始在县内一些适当的地区建立渔民陆上定居点。根据这一变化,她在解放乡政府领导下,有计划地在各渔民居住点创办渔民学校分校。就这样解决了在渔民中普及小学教育的问题,入学率迅速上升。这时她担承了解放乡中心校副校长、党支部委员工作,由于她熟悉各地渔民情况,又承担了到各渔民点上学校的巡视、辅导任务,每周要从县城赶到点上的学校去辅导工作。

多数分校的教师从市区分配而来,他们向王老师反映,平日工作忙,学校离镇上远,不能上街买东西,买不到菜吃,生活很不方便。王老师就趁下乡辅导时间,专门找生产队干部商量解决教师反映的困难,请渔民上街买东西时帮助教师代购一些日常生活必需品。而渔民所捕的鱼也可照市场价卖一些给老师。周六教师回上海休息,也允许让他们买一些鱼回去过周末,这样,教师们的生活问题解决了,工作也就安心了。

周老师是淀山湖分校的一位教师。一天王老师到淀山湖分校去辅导,发现周老师思想负担很重,工作也提不起劲,平日里中心校集中开会,她总是一个人坐在人群后边,怕与旁边教师打招呼,大家也很少搭理她。于是,王老师找她个别谈心。原来,由于周老师的婚姻不顺,教师们对她有偏见,她感到很自卑,抬不起头来。王老师宽慰她,希望她解除不必要的思想顾虑,振作精神。以后,每次中心校开会,王老师总拉她过来坐在自己旁边与她谈家常,向教师宣传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师个人生活与学校工作之间的关系,正确对待自己的同志。一段时间以后,周老师的思想顾虑解除了,与教师之间关系也融洽起来,她的工作热情又回来了。

从工作到退休,王老师在渔民教育事业上整整工作了三十二个年头,她是渔民教育事业从创办到发展的历史见证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