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的沃土上奋进
发布时间:2013-12-23 来源:青浦教育 点击率:

杨逸人老师自1953年由江苏镇江地区武进师范学校毕业,同年4月分入江苏省宜兴县第一中学工作,于1982年调入青浦县教师进修学校工作,1987年4月正式退休。1996年9月,依据上海市总工会经济工作部以及江苏省总工会相关政策的规定,杨老师享受上海市劳动模范待遇。

初涉讲台,勤学好问

1953年春,杨逸人老师开始踏上教育工作岗位,被江苏省教育厅分配到江苏省宜兴县第一中学任化学教师,分别担任高三、高二和高一年级五个班的化学课。对杨老师来说压力巨大,一个从未教过书的大学生要担当起五个高中班、跨三个年级的化学教学任务,又没有其他化学老师的指导和帮助,独挡一面,真的有些惶恐和担忧。经学校领导的教育、鼓励与特别安排,杨老师被先后选送到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和南京师院化学系进行“在职教师暑期化学学习班”进修和集体备课,聆听了舍之藩和夏炎两位教授的讲课,得益很大,逐步懂得和掌握了一些教育原则和教学规律。

杨老师深知学以致用的道理,在工作中积极考虑如何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化学教学实践中去。他熟读教材,认真备课,刻苦钻研,注意运用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平时辅导,关心他们的思想动态和生活起居,教书育人、教学相长,重视总结经验和教训,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磨炼讲台,硕果累累

经过了初期的磨练与探索之后,杨老师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在思想上与业务能力上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目标。1956年,杨老师被评为宜兴县优秀教师,并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这是党和群众对杨老师的信任,更是对杨老师的鞭策,杨老师决心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工作,特别要在化学教学上闯出一条新的路子。1956年到1958年三年中,杨老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运用直观和如何联系工农业生产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成果丰富,《用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做木材干馏的实验》、《氧炔吹管的制作和氧炔焰的演示》、《化学教学联系工农业生产体会》等六篇文章在全国性杂志《化学通报》上登载出来。

1958年秋,江苏省举办教育革命成果展览会,杨老师和陈宝仁老师合作自制的两件教具(一为铝碱电池电解食盐水制取氧气和氧气,另一为电镀仪),被选中送南京展示。《新华日报》登载了铝碱电池电解食盐水制氯气和氢气的演示实况报道,获得好评。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作为化学教师任务之一是如何将化学知识运用到课外活动小组中去,对诸如化肥、化妆品、炸药、废电池等开展兴趣研究。“化肥小组”经过不断地实验,利用氮、磷、钾混合肥料种植的“浙大长”白罗卜每个重达十余斤。消息传出,《宜兴日报》进行了专门的采访和报道。“化妆品小组”研制出雪花膏;“废电池小组”从电池中分离出实验室制氧气所用到的二氧化锰催化剂;“炸药小组”研制的三硝气纤维并邀请解放军“杨根思连”的两位战士配合,在学校操场进行爆破试验,一举成功。

专注讲台,精益求精

杨老师热爱讲台,专注讲台。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杨老师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劳动教育。经常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到农村义务劳动。进行晚间扫肓时,曾徒步三十公里到宜兴山区长岗岭革命根据地进行访贫问苦。在学校开展的各项争创活动中,他所教的班级曾多次获得“刘胡兰班”、”杨根思班“等光荣称号。杨老师对三尺讲台的专注与钻研,得到了领导的表扬和鼓励。1960年春,杨老师被评为“宜兴县文教先进工作者”,同时被推选出席“江苏省教育和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江苏省文教群英会),大会授予杨老师“江苏省教育和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颁发了由省长惠浴军署名的奖状。这样隆重的表彰杨老师从未经历过,他努力把这种表彰作为对自己的鞭策鼓励,作为党对自己的信任、教育与培养。自此以后,杨老师更加努力工作,不断开拓创新。

1960年到1966年学校安排杨老师继续担任高三毕业班班主任和高三化学教学工作。杨老师是一名党员,又是省先进工作者,他没有理由放松工作。他曾向校领导保证:他所教的学生要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争取高校升学率达到70%以上。随后杨老师根据毕业班学生的特点,在思想教育方面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化学教学方面,则在全面完成化学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做好系统复习工作,按照高考考试大纲要求,编写好复习资料,发给学生,人手一册。认真备好复习课,上好复习课,开放化学实验室,加强学生实验操作的训练。他还举办了实验仪器和制取各种气体(氧气、氢气、氨气、硫化氢等)的实验室装置展览,加强直观教学,进一步提高了复习效果。五年中,杨老师所教班级的学生高校录取率稳定在80%左右,有20%的同学考取了北大、清华、中国科大、哈工大、交大、复旦大学等重点大学。这些成果倾注了杨老师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和智慧。

回到故乡,继续奋进

1982年4月,杨老师接到从江苏武进回到上海青浦故乡的调令,夫妻分居三十年之苦得以解决。那时,他已两鬓斑白,年届退休,为家乡教育事业服务已为时不多。

回到家乡,杨老师继续秉持认真踏实勤勉的工作作风,只争朝夕,夜以继日开展工作。他先后担任了青浦县第二中学校长、党支部副书记;青浦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党支部组织委员、中师部主任等职务。退休前夕,改任学校助理员。1985年10月起借调在中共青浦县委党史办编写党史和组织史,一直工作至《中共上海市青浦县组织史资料》一书出版为止。

1991年7月—2000年12月,杨老师尽管已经退休,但他仍旧发挥着余热,帮助凤溪镇组织整理相关资料,编写镇组织机构沿革资料。而后在2001年1月—2008年5月期间,又到华新镇档案室编写青浦乡镇志系列丛书《凤溪志》一书。

出于对祖国和故土的热爱,也缘于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杨老师在江苏、在上海的教育沃土上辛勤耕耘了近六十年,始终努力着,奋进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