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追梦人
发布时间:2013-12-30 来源:青浦教育 点击率:

知难而进  义无反顾

1999年3月,区教育局决定时任东湖中学校长的王学才同志担任青浦一中的校长,筹建区内第一所公立转制的公办民助学校。这意味着他将在新的征程中迈出更为艰难而坚实的一步,要用自己的信念和智慧、心血和汗水一如既往地攻坚克难,办成一所对青浦教育格局产生积极影响的,让青浦人民满意的新型学校。

筹建之初,一无资金、二无师资、三无现成模式,实在令一般人望而却步。有人劝道:何苦呢,放弃公立学校校长去做民校校长?丢掉驾轻就熟的工作而去重砌炉灶?东湖中学这几年蒸蒸日上,成绩斐然,曾连续六年被评为县文明单位,教育系统先进集体,95年被评为县首批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97年、98年被评为市农口系统文明单位。初中学业成绩一贯名列青浦前茅,高考上线率名列同类学校之首。十年磨一剑,着实来之不易,何必再去披荆斩棘?况且身体状况也不好,能担得起困难重重,前途未卜的重任吗?难说劝的人没一点道理。然而,人们的关心爱护,反而成了鞭策和激励。王学才没有丝毫犹豫,他深知领受了这个任务,就必须付出更多的艰辛,但他仍坦然地迎上前去接受挑战,这已经是生活经历、职业生涯磨练出来的秉性。

东湖中学晚自修结束的铃声响了,学生们谈笑着走向各自的寝室,值班老师一个个骑车离开了学校,渐渐地整个校园沉浸在夜色之中,静极了。就要离开这所朝夕相处的学校,伫立在一下子变得黑黝黝的教学楼前,王学才难舍之情油然而生,但他似乎觉得眼前矗立的主楼的夜影就是华山之巅,自古华山一条道,无限风光在险峰。顿时,他眼前一亮,暗下决心:“华山论剑”今又是,决不后退半毫分!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王学才,这位在青浦最偏远的乡村学校走出来的教师,他深谙教师对于一所学校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强则学生强,教师强则学校强。办学校首先必须建设一支精良的师资队伍。

根据上级要求,青浦一中不能在区内大量抽调教师,只能招聘少数本地教师和聘请少数退休高级教师,然而这远远满足不了需求。校长室的灯光已经好几个晚上亮过午夜12点了,王学才长时间地苦思冥想着,天涯何处觅英才?唯有另辟蹊径——北上西进,到外省市去招贤纳才。

漫长铁轨,巨龙奔驰,牵引绵绵思绪;

蔚蓝长空,银鹰翱翔,承载切切情怀。

思绵绵,情切切,风尘仆仆,王学才来到某省重点中学,径直走向校长室,诚恳谈了青浦一中招聘外省市教师的意向。这位校长对这种不远千里奔袭式的招聘方式感到不胜惊讶和钦佩,在求贤若渴的王学才面前,即使再舍不得手下的骁将,也只能答应割爱了。于是王学才迅疾下教研组与教师沟通,之后拨通青浦电话,让一中的学科把关老师即刻飞抵,连夜听课,定局。如此这般,他从华东、华北、西北、东北等省市的重点中学引进了一批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同时还招聘了不少全国重点师范大学的优秀应届毕业生。

按说,招聘员工时设个摊位,发个广告,守株待兔,未尝不可。但王学才为了招贤纳才,运筹帷幄,千里奔袭,捷足先登,深入最前沿,相约面对面,真是有点神了。这种招聘的方式和效率令人叹为观止,一时在区内传为佳话。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如今的一中已拥有一支师德高尚,学识精良的师资队伍。王学才不拘一格觅人才,有力地印证了一句至理名言:善于奋飞的人天上有路,勤于攀登的人山中有路,敢于远航的人海里有路,勇于探索的人脚下有路。

克己奉公  服务师生

王学才身患多种疾病鲜为人知,因他从不张扬。他曾因肝脏积液两次住进上海长征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在抽完500毫升积液后,强忍病痛,第二天照常上班。这一举动,着实令主治医生、当班护士们乍舌。偏头痛有时把他折磨得彻夜不眠,但他从不请一天假。他的自制力和忠于职守的精神深深感染了身边的同事。

那年五一节前夕,王学才正和行政班子人员一起商量五月份的工作,忽然传来噩耗:母亲因遭车祸不幸去世。晴空霹雳自天而降,老母亲是儿子心头最重的牵挂,心里曾经有过多少计划:什么时候陪母亲到医院去检查检查,什么时候陪母亲去乡里看看老亲,什么时候……,有多少个“什么时候”啊!总想把时空留一些给老人家,以报答养育之恩,如今没有机会了。王学才悲痛欲绝,但镇定下来后,硬是把工作安排完毕,才匆匆奔丧。第二天,他的身影又出现在一中校园,师生们无不为之感动。

王学才始终信守“管理是一种服务”的理念,坚持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

一次,电话那头传来了教导主任的声音:“校长,X教师没按要求在暑假中进行家访,你说,如何处理为好?按规定,是要扣除奖金的。”“事先有没有告诉他该怎么做?”“他应该是知道的。”“有没有强调过?”稍待片刻,王校长一字一句地说:“我看这样吧,再把纪律条文给讲一下,让他下不为例,钱,就别扣了,我们制订纪律的目的不是为了把人整垮。”教导主任深有感触,按意思妥善地处理了。当事老师由衷体会到了领导的严和爱。

教高三数学的朱老师这几天一筹莫展,爱人生重病住进了青浦中心医院,而经济拮据的他身在异乡举目无亲,该如何是好?王学才马上和党政工领导商议,及时送去了补助。当天晚上,病房显得格外宁静,夫妇俩还沉浸在学校领导亲切关怀的激动中,门被轻轻叩开了。王学才来到了病房,详细询问了病情,还聊起了家常。临走,把一个信封塞给了朱老师,说是表表自己个人的一点心意,祝他爱人早日康复。此时朱老师紧紧握住校长的手,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

王学才作为教师和校长,他教书教的是社会这本大书,育人是既育生又育师,这是大教育的真实写照。

攻坚克难  勇往直前

王学才在大量的听课中,深感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早就想对课堂教学进行彻底的改革了。2008年底,青浦一中的教育改革已经走过了全面开放课堂,以评价为导向的专题式有效教研活动,责任理念下的少教多动三个阶段,为打一场课堂教学改革攻坚战奠定了基础。经过深思熟虑,王学才的脑海中逐渐形成清晰的课改策略:愿景引导,典型领路,任务驱动,合作探索,制度保障,跨越推进;并且描绘出新课堂的愿景:身心愉悦,潜能开发,互助合作,教学相长。改革过程中,人们又一次领略了王学才的科学决策水平和不畏难、不避险的胆识。

“教改的问题是教员的问题。”王学才知道,任何教改只要遭到教师的拒绝,就没有成功的希望。为了统一教师认识,更新理念,交流有效经验,他组织教师在晚上进行分组学习讨论。一般教师每周一次或隔周一次,但作为策划人、主持人的校长他必须每个组、每一次都出席,每周有二到三个晚上参与活动,进行交流、点评、小结,布置新的任务,常要超过晚上10点。超负荷的工作对多病的身体是极大挑战,有好几次王学才肿胀的脸几乎变了形,但仍然早早地在会议室等着老师们,他急切地要把自己观察、思考的感悟与同事们交流,共同推进课堂改革。

对于课堂教学改革,教师最大的后顾之忧莫过于考试成绩。教师在理念上也许可以认同课堂改革的一些做法对提高学生素质有效,但他们没有看到过身边的哪位老师用“少教多学”能够稳定并提高考试成绩的。王学才决定要让事实说话,选择一个具有说服力的典型。

经过深入仔细的分析,选择了高三年级数学学科的一位年轻教师来承担试点教学。这是何等的风险和压力啊!那位试验教师说什么也不敢接,一次次细致的分析,一次次亲切的鼓励,最后校长半开玩笑半当真地说:“试验成功,功劳是你的;试验失败,责任是我的。”试验开始后,王学才带着教导主任几乎观看了每一节试验课,课后立即进行研讨,制定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策略。一个多月后的期末考试,试验班与年级的均分差从-19分缩小到-4.9分。在高考中,试验班从年级末位上升到第四位。试验的成功极大地坚定了改革信心。

王学才组织、主持并践行的青浦一中的课堂教学改革逐步打开局面,正在艰难地挺进。2010年12月26日《解放日报》作了题为《一堂课,老师讲课不超过8分钟》的报道,《上海教育》也在2011年第4期作了题为《青浦一中:基于预学习的自主课堂》的报道。2013年2月7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报道:《最大程度激发师生的潜能——上海市青浦一中推行教学改革实验纪实》。

当愉悦课堂的雏形脱颖而出的时候,王学才,这位教育的追梦人,又在构想欢乐校园的愿景——每天的最后两节课让学生在体育场馆龙腾虎跃,在文艺活动室欢歌笑语,在科技活动室创新实践……

追梦没有止境,正因为有了千千万万像王学才这样的追梦人,中国梦才能得以实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