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园地勤耕耘 比翼双飞作贡献
发布时间:2014-02-08 来源:青浦教育 点击率:

这是一个“痴愚”孩子的世界,这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地方,这是智残学生的乐园,这是一对模范夫妇十几年来共同工作的岗位——青浦区辅读学校。

丈夫郭东明,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担任康复教师兼任学校康复教研组长工作;妻子陈新,小学高级教师,担任康复教师兼学校人事干部工作。如果说健康的孩子是祖国大花园里的花朵,祖国的希望和未来,那么智残孩子就只能算是祖国大花园中病残的小苗。能否使这些病弱的残苗开花结果,全凭特教园丁的辛勤培育。特殊教育工作者是智障孩子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十几年来,在和睦的家庭中,郭东明老师和爱人彼此尊重、理解、支持与关心,用心经营着家和事业,努力成为一名好的特教教师。

一、热爱祖国、关心集体、为人师表

郭东明和陈新两位老师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已耕耘了十几个春秋。十几年来他们热爱祖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在学校里关心集体,积极投入学校的各项活动。他们深知:自己是教师,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应该是大家学习的楷模,因此,注重平时的言行,为人师表,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好评。在这十几年的从教生涯中,他们把爱撒进特殊学生的心田,这爱如心灯,照亮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他们就像孩子的哥哥姐姐,有时甚至比孩子的亲哥亲姐还亲。孩子吃饭困难了,他们给孩子喂;孩子不会系鞋带、穿衣服,他们教孩子系、穿;孩子大小便失禁了,他们帮着换裤子。有时,住宿在校的孩子家长星期五有事没办法来接,他们就把孩子带回自己家,让孩子吃好、住好。他们用真诚的热情关爱着每一个所教过的学生,用自己的爱心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在学生眼里,他们不仅是老师,更是大哥哥、大姐姐。

二、 爱岗敬业、互帮互学、携手共进

郭东明夫妇都是从师范专科毕业后直接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在辅读学校共事14年,共同生活10多年,他们在生活上互相关心,工作上互相勉励。在两人各自的本科学历进修期间,都主动承担了家务和照顾孩子的任务,督促孩子学习,使彼此顺利完成学业,从无怨言。夫妻俩在事业上互帮互助,给对方以坚强的精神支柱。郭东明老师2003年入党;2005年5月荣获“青浦区第二届教学能手”称号;2005年12月荣获青浦区教育局“记功”奖;2007年1月被中共青浦区教育局委员会评为党员“五个一”积极分子;2007年9月《文汇报》“教师风采专栏”专题报道他的先进事迹;2008年5月在市特殊教育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选拔赛中荣获一等奖;2008年9月荣获“青浦区第三届示范教师”称号;2009年1月被评为青浦区优秀工会积极分子;2010年2月获青浦区教育局记功;2011年9月被评为学校骨干教师(报区);2006-2010学年度考核连续优秀。

郭东明老师根据特殊学生个体差异特点不断进行教学探索,钻研有关医学、生理学、心理学等理论,选编或自编教材。在教学形式、教学环节上以智障学生的身心发展为本,进行改进和创新,如“游戏式三步教学法”、“生活情景体验式教学法”等,在教学中经常运用,并常用常新。课堂上注重营造平等和谐、活跃快乐的氛围,使学生兴趣盎然。精心设计的教案《我为校园添色彩》、《我学会了跳高》等课程深受学生喜爱。并多次承担学校重点课教学,为学校体育课堂教学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

郭东明老师在体育教学研究中,十分注重体育训练和运动康复的有机结合,教学上勇于探索,坚持走教师专业化成长之路,几年来撰写了多篇文章:《我为校园添色彩》、《体育与健身》在全国第二届现代特殊教育论文大赛获一、二等奖;《运动康复在中重度弱智学生口语训练中的个案研究》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论文评选获参赛奖;《运动康复融于中重度弱智儿童生活适应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被列入青浦区2006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并获青浦区第十二届教科研成果评比三等奖。

作为学校的人事干部,陈新老师在工作中始终非常“顶真”,丝毫没有半点含糊,她的一丝不苟、勤勤恳恳的工作作风受到了广大教师的赞誉。作为班主任的陈新老师对待学生总是细心、耐心、不厌其烦。她常说:“人们常把教师比作母亲,比作园丁,母亲对于有毛病的孩子往往更加关心,园丁对于受虫害的幼苗更要格外照顾。”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班上有位姓沈的学生,刚来校时纪律较散漫:安静的教室里,他会故意大声说笑,把同学逗乐,觉得这是“光彩”;站起来回答问题时,他会故意拉长声音,出怪腔,认为这是“乐趣”;早上上学时,因为睡懒觉,经常迟到。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陈新老师不是去指责、训斥、挖苦,而是细心地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她让这位学生负责班级的纪律工作。一方面经常找他谈心,鼓励他能改正缺点,帮助老师管好班级纪律;另一方面与孩子奶奶交流,希望奶奶不要溺爱孩子,配合自己一起教育孩子。老师的信任和奶奶的支持给孩子极大的鼓舞,他真的进步了。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虽然智残学生学习能力低下,但是,经过老师的教育和训练,这些身心严重缺陷的学生在思想品德、文化知识、劳动技能、身体康复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他们具有了健全的人格,学会了基本的文明礼貌,学会了关心帮助别人,学会了日常使用的基本文化知识,学会了日常的家务劳动,学会了生活自理技能。看着这些智残孩子一天天长大进步,老师们更快乐。郭东明和陈新两位老师同样也在特殊教育中付出了辛劳,收获着快乐和喜悦。

三、夫妻平等、尊老爱幼、和谐发展

在十几年的共同生活中,他们家夫妻平等,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家庭气氛和睦,孩子成长快乐,是令人羡慕的小家庭。在学校里,他们会像同事一样,为了某个教育教学问题而争吵得面红耳赤,各不相让;在家里,他们互相尊重,互相谦让,有事共同商量,共同决定。特别是在尊重老人方面,十几年中,他们从未与双方老人红过脸,关系好得象亲母女、亲父子。逢年过节,他们都要精心备上一桌丰盛的佳肴,请双方的老人一起来家里,一家人其乐融融。老人们在儿孙绕膝的氛围中享受天伦之乐。在这种开明晓理,尊老爱幼的家庭环境氛围中,他们的儿子郭韫惟受到良好的熏陶:在家中也都主动帮着做家务,帮老人捶背,送好吃的;在学校也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无论在单位还是朋友中,他们都是公认的好夫妻,好伴侣。相信在今后漫长的生活道路上,他们一定会风雨同舟、在特殊教育这片沃土上继续默默地耕耘,奉献自己的力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