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教研大组继续以园务计划和教师教育教学开展中的共性问题为切入点,紧紧围绕《课程指南》、《蒸幼十二五发展规划》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力求在均衡课程的同时,大胆实践新课程内容,继续不断梳理符合本园教师和幼儿需求的园本化课程内容,推进课程园本化建设逐步走向规范、科学,聚焦有效课堂,聚焦幼儿发展,关注农民工子女亲子体验活动的有序开展,进一步落实“勤实践、多反思、善总结”的教育实践策略,在积极探索中关注四大板块——“游戏”课程建设,提高我园教师全面实践课程的能力。
二、本学期教研主要工作
1、关注有效课堂的落实,逐步夯实基础性课程。(平衡四大领域课程,围绕幼儿发展目标关注各活动间的有序递进,加强课程监管力度)
2、均衡幼儿发展,关注有效互动(挖掘有效互动资源,定期开展幼儿能力测试,将测试情况纳入课程评价)
3、聚焦自主游戏的挖掘和实践,逐步推进角色游戏,积累相关课程内容。
三、具体措施:
(一)、有效课堂的落实
1、园本化课程的逐步梳理和调整,聚焦“音乐”“计算”“体育”
以上学期课程实践中的问题和困惑为抓手,以幼儿年龄段发展目标为依据,在充分考虑幼儿“最近发展区” 和周边资源的基础上备课组分别围绕“音乐”“计算”“体育”领域帅选和调整相应课程内容,并按递进性和科学性原则细化落实到月、周计划中,确保计划落实和活动组织的层层递进,避免教师随意、盲目选择和组织活动。
措施:
▲备课组长与经验教师组成备课核心组,共同围绕学科目标帅选活动。
▲备课组每月月底围绕课程进行研讨,及时梳理优势活动,调整难以把握和不适合的活动。
▲创设平台,备课组成员期末每人有一节学科汇报活动(结合教学节评比活动)
2、优质课例的积累,聚焦一课三研、随堂课
(1)提高一课三研时效性
针对以往一课三研活动中存在的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差异大、典型问题不够聚焦、教师缺少跟进意识(上过就算完成任务了)等现象,本学期的研讨活动在形式上进行了很大的调整,即每个年龄段选择一位课堂实践能力相对较强的老师承担整个一课三研活动,无论在教师课堂技能还是活动环节的处理方面跟进更为聚焦,更易形成经典课例。
措施:
▲每组选择一位教学实践能力相对较强的老师推进一课三研活动(尝试将美术与阅读想结合)。
▲备课组共同选择教材,共同设计方案、制作教具,活动后定时研讨(确保研讨质量)。
▲每轮研讨活动后梳理一份一课三研文本材料(由执教者或备课组长执笔)
(2)加强随堂课的跟进实效性
本学期继续以了解课程落实情况、及时发现教师课堂实践现状为目的开展每月一轮的随堂课活动,听课后及时给予鼓励和改进建议,并在第二教时进行跟踪听课,及时了解活动调整情况,将此作为月考核重要参考因素。
措施:
▲每次听课后及时给予口头或书面评价,及时指出优势和不足,第二天跟进听课。
▲将每月随堂听课情况进行汇总,关注活动调整和改进效果,作为月考核内容。
3、加强教学日常监督和管理,聚焦一日活动
(1)加强半日活动调研措施:
▲对新教师和值班过程中发现问题的班级进行半日活动调研,关注生活、自由活动环节和各环节间的过渡衔接。
▲请骨干老师围绕半日活动的组织进行经验交流分享。
▲加强班级巡视,随机了解一日活动开展情况
(2)加强教研组活动的交流与检查措施:
▲年级组长参与各组教研活动,相互吸收、取长补短。
▲每月上交教研记录材料。
4、创设成长平台,鼓励实践展示
本学期将继续围绕“集体活动设计”“教玩具制作”“课堂教学评比”“专题论坛”等内容开展蒸幼第二届教学节活动。通过为教师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及时发现教师教学中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和肯定,促进不断实践、积极探索、善于总结,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措施:
▲鼓励日常教学中做个有心人,不断积累日常教学实践经验
▲采用合作与个别评比向结合的形式,邀请部分家长志愿者参与评价。
(二)均衡幼儿发展,关注有效互动
1、能力测试
措施:
▲两月一轮专项能力测试与期末综合测试相结合。
▲将测试内容进行及时汇总,并反馈至年级组长层面,组长及时与教师进行互动沟通。
2、幼儿发展专项评比活动
措施:每月一轮幼儿专项评比活动(阅读、讲故事、绘画、制作、唱歌等),请家长志愿者参与评分。
3、各类亲子体验活动(亲子阅读节活动、亲子制作节活动、亲子运动会、亲子六一体验活动等)
4、“蒸幼明星宝宝”评选
措施:
▲评选内容聚焦四大领域,凸显全面发展
▲素材由家长和班主任提供(内容以幼儿活动照片和简短评价和描述为主)
▲明星宝宝由家长志愿者与行政人员共同投票选举产生
(三)挖掘游戏价值,推进游戏课程
1、自主性游戏(小社会)
措施:
1)、中大班幼儿每周参加一次小社会活动,教师活动中做好观察记录。
2)、成立小社会项目组,专人负责材料调整和添置。
2、区域性游戏
措施:
▲教研大组继续以阅读区、益智区为切入点开展区域专题研讨活动。
▲年级组分别在上学期基础上选择一个共性问题进行实践研究。(可以在上学习基础上继续推进)
▲期末继续开展专题论坛活动,鼓励教师将一学期的实践经验进行及时梳理。
▲每周开展区域开放活动,围绕专题研究内容视频跟踪记录研讨。
3、户外区域运动
本学期的户外运动继续以区域运动的形式展开,结合上学期小班户外开放积累的点滴经验,鼓励教师在创设环境和投放材料时考虑情境主题化、材料多元整合化、目标递进化、内容本土化等特点。
(四)、加强培训,提高教师集体活动实践解读能力。
1、继续以各种方式定期引导教师围绕上学期梳理的“五大领域及各分科目标”进行解读和学习,并在此基础上逐步细化分解为相应的月、周、日目标,渗透于主题活动中落实,使教师组织、预设活动变得更具针对性。
2、定期对教师进行舞蹈、弹唱、绘画、伴奏等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3、加强对班级常规工作的检查,关注半日活动科学合理开展。
0-6年的新教师每周备一个半日活动,其他教师每月备一个半日活动。保教材料每周上交一次。
具体工作安排:
二、三月份:
1、完成班、园环境整体布置(教室环境、宣传栏)。
2、传达新学期工作计划。
3、制定各类计划。
4、区级课题实践活动。
5、课程领导小组会议。
6、蒸幼“三八亲子感恩节”活动方案制定、落实
7、区域专题学习
8、各年龄段阅读区展示
9、骨干教师半日活动组织经验介绍交流。
10、备课组活动(主题计划调整、梳理调整课程资料)
11、师幼看图编故事比赛
13、参加区幼儿看图编故事比赛
14、部分班级半日活动调研
15、幼儿广播操常规检查
16、一轮随堂听课
17、骨干教师展示课
18、小社会活动有序开展(第三周)
19、亲子借书
20、幼儿能力测试
21、蒸幼明星宝宝评选
四月份:
1、蒸幼“亲子旅游节”活动方案制定、落实。
2、小班组研讨课。
3、课程领导小组会议。
4、骨干教师半日活动组织经验介绍交流。
5、区域专题学习
6、各年龄段区域展示
7、骨干、名优教师展示课(5位)
8、自然角培植与检查
9、师幼美术创作比赛
10、课程小组活动、备课组活动(主题计划调整、梳理调整课程资料)
11、一轮随堂听课
12、亲子借书
13、蒸幼明星宝宝评选
五月份:
1、蒸幼“亲子运动会”活动方案制定、落实/大班上街卫生宣传活动。
2、中班组研讨课
3、师幼唱歌比赛(教师儿童歌曲弹唱)
4、骨干教师半日活动组织经验介绍交流
5、区域专题学习
6、各年龄段区域展示
7、自然角检查
8、课程小组活动、备课组活动(集体备课、制作教玩具、课程调整)
9、幼儿广播操常规检查
10、一轮随堂听课
11、六一节活动方案制定
12、幼儿能力测试
13、蒸幼明星宝宝评选
六月份:
1、六一节亲子体验活动/亲子阅读节活动
2、大班毕业典礼
3、课程领导小组会议。
4、幼儿期末能力测试
5、区域专题交流
6、各年龄段区域展示与评比
7、课程小组活动、备课组活动(集体备课、制作教玩具、梳理调整课程资料)
8、蒸幼明星宝宝评选及颁奖
9、期末各类材料整理、归类、上交。
10、各类跟师汇报活动、新教师汇报课
11、蒸幼教学节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