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安全防线,是守护幼儿成长的第一道屏障。定期开展沉浸式安全演练与针对性教育,是筑牢师生安全意识的关键举措。为切实提升幼儿的安全警觉性与自我保护能力,从源头防范拐骗风险,2025年9月26日上午,重固幼儿园小班组以一场贴近真实场景的“防拐防骗”安全演练,为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深刻的安全必修课。本次演练特别邀请家长志愿者化身“特殊角色”,用沉浸式体验让安全意识深植幼儿心间。
一、演练前:多维铺垫,筑牢认知根基
1.趣味宣教,播撒安全种子
演练启动前一周,小班各班级便围绕“不跟陌生人走”主题拉开安全教育序幕。老师们借助色彩鲜活的动画课件与趣味十足的故事绘本,将安全知识转化为幼儿易懂的场景:“小熊遇到递糖果的陌生阿姨,它该怎么做?”“如果有人说带你找爸爸妈妈,你要先问什么?”一系列互动提问引发孩子们热烈讨论,在潜移默化中初步建立“陌生人的诱惑要警惕”的认知防线。
2.家园协同,细化演练方案
为确保演练既具真实性又兼顾安全性,幼儿园园长陈老师牵头召开专项筹备会议,安全负责人张老师、小班部长徐老师、家长志愿者(中6班桂峥妈妈、中7班吴承熙妈妈、大3班李明恩妈妈、大4班金爱星妈妈,大10班陈多加妈妈)以及班主任老师共同参会,筹备会逐一明确演练流程、人员分工与安全预案。老师们与家长志愿者精心准备了糖果、玩具等“诱惑道具”,反复打磨“行骗”话术——从“我是你妈妈的朋友”到“带你去买最新的玩具”,力求覆盖生活中常见的拐骗场景,让演练更具实战意义。
二、演练进行时:实景考验,见证成长瞬间
随着活动开始,家长志愿者们化身“陌生访客”,随机进入各个班级。“小朋友,这颗巧克力特别甜,跟我去外面拿更多好不好?”“我认识你爸爸,他让我带你去买玩具车。”
面对诱人的零食与贴心的邀约,孩子们的反应各不相同:有的幼儿牢记老师的叮嘱,果断摇头拒绝;有的则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机智,主动追问“你知道我爸爸的名字吗?”“你是哪个班的家长呀?”,在对方答不上来时立刻跑向老师报告;也有少数幼儿因抵挡不住诱惑,跟着“陌生人”走出了教室,但在即将离开小班楼时,早已守候在此的值班老师和门卫保安师傅迅速上前拦截,将孩子们安全送回班级。
三、演练后:复盘延伸,夯实安全防线
演练结束后,各班老师第一时间组织复盘讨论。针对部分幼儿被“哄骗”的情况,老师没有批评,而是结合具体场景耐心引导:“刚才那个阿姨说的话哪里不对劲呀?”“下次遇到这种情况,除了找老师还能怎么做?”通过情景再现与问题梳理,帮助孩子们补全安全认知漏洞。同时,幼儿园也向家长反馈了演练情况,提醒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强化安全引导,比如约定专属接送暗号、反复强调“不单独离开成人视线”等,形成家园共育的安全合力。
一场演练,一次成长;一份警醒,一路护航。重固幼儿园这场“防拐防骗”演练,将抽象的安全知识转化为幼儿可感知、可实践的生存技能。未来,幼儿园将持续创新安全教育形式,用更具针对性的活动为孩子们编织一张坚实的安全防护网,守护每一颗童心在阳光下安稳前行。
演练进行时演练后:
复盘延伸,夯实安全防线
: 随着活动开始,家长志愿者们化身“陌生访客”,随机进入各个班级。“小朋友,这颗巧克力特别甜,跟我去外面拿更多好不好?”“我认识你爸爸,他让我带你去买玩具车。”
实景考验,见证成长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