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上海,乍暖还寒,奥密克戎极强的传播力使上海不得不按下暂停键。社区封控的各项防疫措施,则是上海抗击疫情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No.1】
我校周彩芳老师,有数十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在社区需要他的第一时间便向祥龙居委会报到,随时待命。3月的两次社区闭环管理,在落实志愿者的岗位及相关培训后,他和他的志愿者同伴们分工合作,承包了祥龙小区四个楼栋,安排所负责楼栋的居民按顺序下楼,同时清点家庭人员信息,带队到检测点。看似简单的志愿者工作,需要细心统筹,更需要一定的体力和嗓门,他却开玩笑地说:“他们都说我声音穿透力强,很多都是我喊的呢!”
也许是他常带笑容与人和善,也许是他志愿者工作一丝不苟,居委会后来又安排他作为四大核酸检测点的“点位长”,负责协调一个区域内十几栋楼居民的核酸检测工作,做到“尽检尽检,不漏一户”。随后又担任抗原检测试剂发放的“总协调组长”,多次负责区域内居民的抗原检测试剂发放工作。
周老师坚持每天两次的志愿者服务,只要有志愿者在的地方总能找到周老师。白天志愿服务结束后回家稍作休整,晚上还在小区门口负责快递的消杀工作……直到在祥龙小区出现病例后,嘉憬河畔和祥龙小区开始分小区管理,他志愿者的次数便少了许多。
即便如此,他也会站在家里的阳台上,望着祥龙排队核酸的居民,和他曾经搭档的志愿者伙伴们,像是心里默默地给他们加油打气。至今嘉憬河畔和祥龙仍分小区管理,他会驻扎在小区门口,笑着提醒居民不能越线,给快递进行消杀,对出入小区的居民做好登记……
【No.2】
在祥龙小区的志愿者队伍中,每天总有一对父子忙碌的身影:他们便是我校刘志高老师和他的儿子。
祥龙小区至今已经进行了近20次的核酸检测,刘老师父子俩从未缺席过一次。每次核酸检测,刘老师负责3号检测点的秩序维护和检测通道人员的放行,儿子则在4号监测点负责扫码登记工作。父子俩认真负责、有条不紊的岗位坚守,让小区每次的核酸检测工作都能顺利完成好。
核酸检测一定不是社区服务工作的全部。父子俩还承担着两栋楼楼道长的重任,负责本楼道内的信息上传下达,团购物品的统计、收款、物资发放、抗原试剂的发放、药品发放等繁琐事宜。父子俩已经对两栋楼的居民情况和日常所需了如指掌,总能在邻居们需要的时候出现。
在小区半个多月“足不出户”的日子里,父子俩还是小区快递组的成员,每天对门卫的快递进行登记、消杀后并第一时间送货上门。父子俩默默无闻,居民们每次的“谢谢”“辛苦了”都是他们坚持“疫”线的源动力。
刘老师的儿子说道,疫情让我结识到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在疫情防控一线我们逆行而上,每次在核酸筛查检测、发抗原物质等等地方都能看到我们默默无闻的身影,我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大白”。希望上海早日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现在的上海正在与时间赛跑,正进入和病毒较量的关键期,每位社区志愿者守护自己的一方小天地,身边感动的人数不尽,故事更是说不完……他、他们和众人一样,愿我们的勇气和爱冲破疫情阴霾,早日回归正常的生活。
撰稿:周琼(周老师的女儿)、王淑娟
审核:陈伟峰、陆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