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小学教育 > 正文
明确素养目标、把握课程要素、促进深度学习——青浦区小学一年级(造型·美术)设计单元教学研讨活动
来源: 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7日


2025年424日下午,“明确素养目标、把握课程要素、促进深度学习——青浦区小学一年级(造型·美术)设计单元教学研讨活动”,在青浦区实验小学举行。本次活动由正高级教师、青浦区教育学院中小学美术教研员张梅凤老师策划并主持,青浦区实验小学徐峰校长、朱莉莉副校长、青浦区全体小学美术教师及上海书画出版社编辑部团队齐聚一堂,共研数智化教学。

本次活动得到了实验小学徐峰校长的大力支持,全程参与观课、研讨并发表了热情满怀地致辞。

教学实践

本次教研活动由单元视频课展示、现场教学观摩两部分组成。青浦区御澜湾学校顾奕然老师进行了现场说课,分享了她执教的单元第1课《框取家乡美》的视频课。顾老师从说教材与学情、学习目标与重难点、教法与学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围绕四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现场解说与课堂实录交替呈现,通过“学件互动-微课示范-分层任务”化解教学难点,以“小相框”承载“大情怀”,为单元后两课作了很好的铺垫,获得了在场教师的一致好评。

青浦区崧泽学校侯书凝老师围绕单元第2课《框饰美好》,以“怎样让我们的相框变得更美?”问题导入,引导学生观察装饰物摆放的位置,发现相框装饰之美,并结合摆放位置选择适合的材料装饰相框。在作品的展示环节,侯老师引导学生拍照上传,实时创建了云展厅。侯老师作为入职第2年的新教师,教态亲切自然亲切,问题式导学与数智赋能相融,使学生沉浸其中。嵌入式评价,突显“教--评”的一致性。


实验小学杨孙烨老师执教了单元第3课《我为家乡代言》。以“怎样举办校园相框展”为任务情境,引入布展新探索。杨老师结合低年级学情,从生活中寻找学生熟悉的事物,在图片欣赏、交流讨论与教师示范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跟着杨老师通过科学小实验知道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还学会了如何制作相框支架等三种不同的展示形式,最终呈现了精美的“我为青浦代言”的主题相框作品展。杨老师的课堂充分展现了跨学科、数智化、项目化落地的新样态,实现了美育与德育的完美结合。





沉浸研修

课后专家组、学校领导与团体美术教师一起参与主题研讨。活动有教研员张老师主持,张老师介绍了本次活动的背景,随后青浦区实验小学教导主任、艺术分管曾圆圆老师作单元解读。她从课标与教材内容定位出发,介绍了该课程设计以项目化学习为核心框架,教师团队充分挖掘地域资源,通过真实情境的创设和驱动性任务设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实现深度学习。






接着张巧玲从小组观测的视角分析学生在创意探索中的精彩个案,佐证本次活动的育人价值。御澜湾学校陈小君老师,从观课的视角结合区域课堂观测反馈量规中的要素谈了观摩的感受。感叹三位青年教师好学、深研、智教的魅力,让孩子们连续两课都能乐旨在其中,获得感强烈。







专家点评

上海书画出版社总编辑助理、教材中心主任何洁女士对本次教学研讨活动进行了专业点评。她肯定了三节课的整体设计,认为有三巧:地域资源开发巧妙;材料媒介选择巧妙;活动环节设计巧妙。这三节课实现了学生在玩中学、创中学的认知提升,展示了青浦团队在教研员张老师引领下美术教研领域的创新,感动于青年教师的教育情怀,期待富有创意的美术实践在更多的课堂中生根发芽。

最后,区中小学美术、书法教研员张梅凤老师对本次研讨进行了总结。张老师对三位执教老师的精彩表现给予了充分认可。张老师着重强调,双新课程的区域推进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承载着教育发展的希望与未来,希望通过片组研发、区域展示的方式,助力校本走向特色发展,让每一所学校的孩子都能在艺术的海洋中畅游,体验到美术创作的无限快乐,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璀璨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