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双新”、“双减”政策,根据《青浦区聚焦育人方式变革的课堂攻坚行动计划》等要求,进一步实施“强课堂提质行动”。围绕“广明课堂”实践研究的学校总项目,聚焦课堂生态和真实学习情境两个关键点,从学科特点出发,梳理各学科关键教学行为的实操路径和评价方式。我校特举办2025学年教学节活动,以“锚定目标 精准定位 探索‘广明课堂’实操路径”为主题,以开展主题式校本研修活动为载体,为教师搭建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促进我校教师通过实践“广明课堂”,不断内化新课标,不断探索课堂教学新样态,形成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策略与方法。
2025年10月17日下午,学校举行了简约而隆重的教学节开幕式,由吴红云副书记主持。教学处主任戴莹莹老师解读本次教学节活动的方案。戴老师从指导思想、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时间与内容安排、活动要求等五方面对教学节方案做了全面的解读,由此让全体教师更清晰地理解学校举办本次教学节的目的和意义,明确活动的要求,从而更积极地投身到教学节的各项活动中。

学校特邀前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组成员、前市“双名工程”主持人、特级教师李永元老师进行了以“问路课堂”为主题的专家讲座。李老师以“上学生喜欢的课”、“用聪明的方法把学生教聪明”、“需要千姿百态的课堂”、“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习以为常的‘错位’”五句发人深省的话,结合自身三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并以生动形象的实例,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当前课堂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向。他指出,“上学生喜欢的课”,关键在于把握学生的兴趣点与需求点,让课堂充满活力与吸引力;“用聪明的方法把学生教聪明”,强调教师要善于运用智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需要千姿百态的课堂”,则要求教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避免课堂教学的千篇一律;“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倡导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与成长发展,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而习以为常的‘错位’”,则提醒教师要反思自身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避免出现角色混淆或缺失的情况,反思教学方法是否真正符合学生的需求,避免陷入经验主义的误区。
李老师的讲座内容丰富、见解独到,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深度,让在场教师深受启发,为后续教学节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广明课堂”学校总项目负责人顾爱忠校长以上海市学业质量绿色指标测试的结果为出发点,为全体老师进一步诠释了“广明课堂”学校总项目的内涵和要求。“广”即广学求真,打通知识与生活、学科与学科的壁垒,在更开放的真实学习情境中探索新知,“明”即明理达慧,在运用本学科知识、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提升素养——这是“广”“明”两字在“双新”背景下课堂中的校本解读。顾校长指出,本次教学节的总目标是提高我校全体教师对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能力与水平。具体目标是通过课例研究,聚焦课堂生态和真实学习情境这两个关键点,从学科特点出发,梳理各学科关键教学行为的实操路径和评价方式,形成基于校本的1.0版学科教师观课表和学科评价量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学校广明课堂实操路径和课堂评价量表。
“广明课堂”聚焦课堂生态和真实学习情境这两个关键点。课堂生态强调营造积极、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主动学习、深入思考。这要求教师关注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从教室的布置到师生之间的交流方式,都要体现出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和对学习过程的重视。真实学习情境则注重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和价值。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能力和素养。
顾校长对本届教学节活动提出了四点要求:第一,思想重视,认真研读国家课程实施方案、各学科课程标准及“广明课堂”学校总项目的相关内容;第二,注重实效,认真落实活动中的细节;第三,全程参与,切实提高教学节的质量;第四,及时反思,认真做好活动后的总结。
登高若山,宁静致远,用教学研究拓教师教学之域,用“广明课堂”筑学生成长之径,希望我校全体教师通过此次教学节活动,努力优化课堂生态---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聚焦知行合一---引学生感悟知识的价值。让课堂成为心灵默契的对话,成为智慧燃放的火花、成为拥抱创造的旅途、成为学以致用的乐园;让课堂彰显生命的光泽与灵动,焕发生命的热情与活力。

